环境生态与修复研究团队负责人为杜道林教授/研究员,团队以环境生态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和环境生态毒理学等学科的前沿理论与技术为支撑依据,以国家政策以及区域生态环境特点及其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研究导向,针对植物、土壤、微生物、环境因子等多种生态要素的耦联关系及其内在机理进行探究。目前,团队研究主要分为生物入侵与环境安全、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两个方向,定位于环境生态机理与生态修复、环境微生物生态及应用、生态毒理和健康、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入侵生物管理控制与生态文明建设等。
联系人:杜道林教授
E-mail:daolindu@163.com;
更详细信息请参考江苏大学环境生态研究所网站:http://iee.ujs.edu.cn/
(一) 团队主要研究领域:
1、 入侵生态与安全
聚焦以入侵植物为主导的生物安全问题,以阐明入侵植物的环境生态效应、环境生态风险等级及其成功入侵的驱动机理为研究核心,着重开展全球气候变化下入侵生态学领域的研究工作,研究内容涉及入侵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化学生态学、进化生态学、分子生态学、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等,从宏观到微观的不同层面阐明入侵植物的生物生态效应、环境影响、入侵机理与防控,为我国构筑以入侵植物为主导的生物安全问题的预警防控平台奠定理论基础,从而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2、环境生态与机理
从不同的水平和角度研究典型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酸雨等对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湿地等不同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机制;工业、城镇化过程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及其功能影响与机理研究等方面。
3、生态毒理与健康
以环境污染物的毒理学研究与检测为基础,从分子、细胞、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研究新污染物、重金属、农药、化肥、酸雨、氮沉降以及其它可能进入生态环境的各种化学品和潜在污染物(如离子液体、纳米材料等)及各类生物污染物的环境生态行为、污染机制、生态毒理,及其对植物、动物、细胞的生态毒性作用及机理;同时,从事真菌毒素、抗生素、新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开发和风险评估,探究这些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对生物及生态系统健康的潜在危害与机理及其防控。
4、环境微生物及资源化应用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直接影响着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生态系统功能,也因此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潜力。环境微生物及资源化应用主要围绕“微生物-植物互作”体系下根际微生物对各种环境胁迫的响应、对各种生态系统过程的调控机制、以及相应微生物资源应用于环境污染水体与土壤的修复展开研究,以期为公共健康与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5、生态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
开展生物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特别是通过环境科学技术与现代生物生态工程技术相结合为主要载体,研究开发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进而对城镇化进程中难降解工业有机废水、燃煤烟气中的SO2、氮氧化物、固体废弃物、水体污染物、农业面源污染等生态环境污染物及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开展研发工作。同时,在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及植物入侵等生态危机背景下,以我国东部、东南、南部沿海海岸河口受入侵湿地为主要研究区域,专注于固碳增汇、污染物与生源要素(如碳、氮、硫、磷等)互做过程中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机制及受污染滨海河口湿地生态修复的研究;并探索滨海河口湿地入侵植物的资源化利用的实现途径。
(二)团队各方面条件
1、实力雄厚的师资力量
现有专职教研人员3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 12人、讲师/助理研究员18人、外籍引进人才2人,博导3人、硕导21人,留学访学经历17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人才8人、校级青年骨干教师3人。
研究队伍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形成了一支创新能力强、优势互补的团队。在环境生态与机理、生态毒理和健康、入侵生物与安全、生态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备了较为雄厚的研究基础和学术实力。2021年以来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200余篇SCI学术论文(其中二区以上SCI论文近60篇);近五年来已承担科研项目共7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级项目30余项(含国自然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7项,总经费1100余万元),获授权专利30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培养硕士50余名、博士近10名、博士后近20名。
2、完善的硬件科研平台保障:
团队依托密切相关的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和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研究条件和试验设备;同时团队所在的必赢766net手机版具有较强的相应学科和实验室研究平台,建有可控温温室、大棚,特别是可控温度、湿度、UV、CO2含量等的智能人工气候室。设备上,实验室配备了精密电子天平、消煮炉、高压灭菌锅、分光光度计等常规生化实验设备,高速冷冻离心机、超低温冰箱、DNA纯化仪、PCR扩增仪、实时定量PCR仪、酶标仪等常规分子生物学仪器和设备,光合测定仪、叶绿素测定仪、土壤系统分析设备等常规生态设备及无菌操作台、组培室等微生物及组培实验仪器和设备,并已形成成熟、科学的实验研究工作体系。
3、完善的软件平台可供个人发展:
(1)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团队交流,提供开拓视野的机会;
(2)定期组会制度,提供学术指导及讲演锻炼机会;
(3)提供参加各种国内、国际会议并在国内、国际会议上做报告的机会;
(4)与国外众多单位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与合作,提供留学、访学交流学习的机会;
(5)丰富的团队文化氛围:课题组春、秋游玩传统,毕业季趣味合影,团队评优评奖,提供身心全面发展的机会。
4、往届毕业生主要去向:
(1)读博深造: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意大利帕多瓦大学、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研究所;
(2)高校、科研单位:上海环科院、广西药用植物研究所、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江苏大学等;
(3)公务员、事业单位:漳州市生态环境局、临沂市生态环境局、长治市屯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等;
(4)公司企业:北控水务、济南宇煊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自办新化县湘龙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